今天下午,马克龙将访中山大学!这位老朋友也来了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马克龙将访华 中山大学 今天下午,马克龙将访中山大学!这位老朋友也来了

今天下午,马克龙将访中山大学!这位老朋友也来了

2024-06-29 09:5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法国总统马克龙于5日至7日

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

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介绍

此行马克龙还将赴

广东省广州市参观访问

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6日发布消息

法国总统马克龙

将于4月7日下午抵达中山大学

与学生交流

为什么要访问中山大学?

还有谁一起来华?

访华意味着什么?

中大与法国渊源颇深

中大和法国交流合作

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

1925年,孙中山先生

在广东政府临时大总统任上

签署的《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

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》

为中山大学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

孙中山《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》。图片来源:中山大学

里昂中法大学(1921年至1950年)

是近代中国在海外设立的

唯一一所高等教育机构

也是当时由政学两界人士携手促成的

中法文教合作独特范例

在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合作互动中

中山大学(包括其前身国立广东大学)

扮演了重要角色:

里昂中法大学设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海外部;

国立广东大学是中法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;

赴里昂中法大学留学生中

粤籍学生人数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……

里昂中法大学旧址。图片来源:中山大学

广东开平人张云就是其中一员

他于1921年10月4日到里昂中法大学留学

回国担任中大数学天文系教授后

他在校园东北隅的山上修筑天文台

也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

翻开中大百年史

像张云一样的留法学人可谓是群星璀璨

比如邹怡新、叶述武、李国平等

为中国数学天文教育和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

吴康、杨成志、黎国昌、

岑麒祥、夏敬农、姚碧澄、

盛成、梁宗岱、王力、端木正、

程曾厚等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贡献良多

进入21世纪以来

中山大学与法国高校科研机构等

开展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教育科研合作

取得了丰硕成果

早在2000年,中山大学便与里昂第三大学展开合作,并于2005年签署两校校级框架合作协议,开展学生交换、联合培养、教师交流等项目。

2012年,两校续签校级框架合作协议,并在此框架下签署两校学生交换协议、联合培养法语硕士研究生协议及法语专业本科生协议。

2016年中法核学生在法国参加世界核能展与马克龙合影。

2010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。法国电力集团作为创始人和合作方也参与其中。

中法核学院法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。

2012年,中山大学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-Marie Lehn教授合作建立的中山大学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被认定为中法合作机构,2018年获批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。

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、法国科学院院士Jean-Marie Lehn教授讲授“今日化学”。

2015年,中山大学与法国洛林大学、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(INRAE)在法国南锡签订合作协议,聚焦土壤环境重大污染问题。

同年,中山大学与里昂大学联盟、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以及里昂第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分别合作共建“中山大学-里昂中法学术交流中心”和“孙中山—让•穆兰中法学术中心”。

核能是中国和法国之间的

传统合作领域之一

而中大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

是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

最具标志性的成果

在中法两国政府直接推动下

2010年中大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

共同组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

如今,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

已培养了近500名毕业生

其中多数就业于核能企业

在全国、全球各个核能密切相关的领域

作出贡献

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届校友李登辉,入职中广核两年后,便被外派到纳米比亚湖山铀矿,在非洲大地上助力国家核电“走出去”;

2017届校友邹尧磊,通过国家原子能机构严格选拔,成为唯一人选,赴IAEA参与先进堆工作,在国际多边平台上贡献中大力量;

2018届校友徐昌恒,致力于建设我国西部首核,助力华龙一号的腾飞;

2019届校友马骏,在工作中发光发热,荣获2021年度“中国广核集团技术能手”荣誉称号……

回望中大校史中的法国元素

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

未来,中山大学与法国的合作

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

携手为人类共同问题的解决而努力

这位老朋友也一起来了

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

法国总统马克龙

带了一支庞大的团队

其中有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

——法国前总理让-皮埃尔·拉法兰

他在法国被誉为“中国先生”

过去50多年,他数十次访问中国

并已连续三次成为法国总统

首次访华时的重要陪同人员

拉法兰与中国的奇妙缘分,已延续半个世纪。1971年,23岁的拉法兰便游历香港、澳门,第一次来到中国。

2002年至2005年,拉法兰担任法国总理。2003年,中国发生非典疫情,当时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取消访华,拉法兰仍坚持来访,并为中国提供了医疗援助。

2005年5月辞去总理职务后,拉法兰继续活跃在民间外交舞台上。自2006年担任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以来,他多次举办与中国有关的主题研讨会。

拉法兰也时常奔走在中法经贸交流第一线。在2010年至2018年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期间,他每年都率领法国乃至欧洲高级经贸代表团与会,得到中国领导人接见,为法中两国政经高层的沟通与交流牵线搭桥。

对于中法关系

拉法兰曾说

希望自己扮演一个协调人的角色

消除分歧

让大家像珍惜艺术品一样珍惜法中友谊

为何拉法兰如此钟情中国?

这或许可以从2018年

拉法兰向媒体讲述的一桩趣事里

找到答案

20世纪70年代,当时只有3万人口的深圳,想与有3.2万常驻居民的法国夏岱勒罗市结为友好城市。时任夏岱勒罗市的友城事务谈判官员勒内·蒙诺里预见了深圳的发展,他建议深圳更适合与当时有38万人口的维埃纳省建立友城关系。

如今,深圳人口已达到夏岱勒罗市的数百倍之多。拉法兰曾为此感慨万分:这足以反映出近40年来两国截然不同的变迁,“因此,我们需要到中国去”。

对不少广东人来说

这位75岁的老人家是“熟面孔”

他早在1976年便到访广州

在他历次访华中

访问广东的次数最多

超过20次

1976年,他随法国青年政治家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内地,考察了多个城市,其中就包括了广州。

“街头巷尾的孩子们,他们对外国人很热情,脸上带着微笑。我在兴致盎然中,朦胧感觉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力量。”多年后,他对这次中国内地之行仍记忆犹新。

自1976年首次访穗至今,拉法兰见证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全过程。广东尤其是广州,成为他观察中国变化的主要窗口。

拉法兰将自己对广东最深刻的印象总结为“开放”,并认为广州是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一个样板。

拉法兰此前一次访粤是在2018年4月6日至8日,作为法国总统中国事务代表到访广州,并出席了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《国际政要见证广东改革开放40年》纪录片开机仪式。

在这次访穗中,拉法兰还前往广州美术学院发表演讲,分享了中法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。

演讲结束后,拉法兰与广州的小学生进行了一场“迷你”乒乓球赛。赛后他与小球员互赠乒乓球拍,并在现场回忆起首次访粤的情形,感慨过去40余年,广州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。

南方评论

马克龙访华的三重意义

4月5日至7日,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。这是马克龙时隔3年多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,也是中国对外交流全面重启、全国两会成功召开后欧洲国家元首首次访华,意义重大。

共同规划中法关系未来发展。近年来,在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的战略引领下,中法关系保持积极稳健发展势头。两国战略沟通富有成效,双边贸易额实现较快增长,在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、非洲发展等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协作。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,稳定性是中法关系的突出特征和宝贵财富。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,都是世界多极化、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,有能力、有责任超越分歧和束缚,坚持稳定、互惠、开拓、向上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,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,维护世界和平、稳定、繁荣。两国元首在会谈中一致同意,保持双边关系稳定,保持两国元首密切沟通;坚持互利互惠、共同发展,打造“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”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;全面重启人文交流,推动文化、教育、语言、出版、影视、旅游、地方、青年等各领域交流;相互支持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,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,携手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。这为中法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,必将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成果。

稳固中欧友好合作主基调。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。作为全球两大力量、两大市场、两大文明,中欧关系关乎双方福祉,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。法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国。习近平主席在同马克龙总统会谈时强调,中国对欧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,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、不依附、也不受制于第三方,愿同欧方全面重启交流对话,探讨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,实现互利共赢。同一天,习近平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,中方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,愿同欧方延续良好传统,保持密切沟通,增进战略互信,聚焦互利共赢合作,共同克服干扰和挑战,实现中欧关系高水平运行。中法欧还举行了三方会晤,进一步凝聚了共识,对深化中欧各领域合作、促进中欧关系健康发展,具有重要引领意义。

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。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,全球安全挑战层出不穷,乌克兰危机备受关注。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中法一直为解决乌克兰危机作出努力。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,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一以贯之、清晰明确,核心就是劝和促谈、政治解决。中方支持欧方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作用,也愿同法方一道呼吁国际社会保持理性克制,避免采取使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的行动。马克龙总统对中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赞赏,同时表示法方主张重启政治谈判,以外交手段解决危机,实现欧洲持久和平,希望同中方加强沟通,为和平作出共同努力。化解危机没有灵丹妙药,政治对话是唯一出路。只要各方继续作出建设性努力,秉持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,坚持平等、理性、务实对话协商,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合理途径,找到实现世界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的光明大道。

中法、中欧关系具有全球影响性和战略意义,高层交往本身就向世界释放了强烈的信号。在短期内中美关系难有起色的情况下,中法、中欧关系的稳定向好发展,既能够向外界展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,也是对所谓集团式对抗新冷战的强有力回应,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,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